硅PU施工工藝標準---水泥基礎
基礎(chu)處理(li)
一、基(ji)礎檢查(cha)
水泥混凝(ning)土基礎選用鋼筋混凝(ning)土
1、水泥強度為C25
2、保水養護必須不少于7天,總養護期不少于28天
3、一次澆筑完(wan)成,表面采用鐵抹(mo)子(zi)趕壓(ya)處(chu)理,抹(mo)平,不得(de)過(guo)于(yu)光滑細(xi)致;不能外露(lu)石(shi)子(zi),不反(fan)砂,無蜂(feng)窩、麻面、露(lu)石(shi)、露(lu)筋、裂紋等現象發(fa)生(sheng)
3、單片場地的坡度至少應(ying)為0.5%(1:200),最大不應(ying)超過1%(1:100)
4、球場(chang)的縱軸(zhou)線(xian)應為(wei)南北朝(chao)向
5、排水坡(po)度(du)可(ke)以選擇自(zi)西向東或自(zi)東向西
6、場地基(ji)礎(chu)應平整(zheng)、密實,半徑3米范(fan)圍內誤差(cha)不得超過3mm
7、伸縮縫原則以(yi)不大于6x6m為一方塊切割,寬為6-8mm,深度不少于30mm
二、磨縫
把溫度縫兩邊的基面各寬40~50mm磨成斜口深3mm,使溫度縫表面成“V”型
工具/設備:水泥切縫機、打磨機
三、酸洗
用(yong)清水濕潤基礎,以(yi)濃度為8%左右的稀鹽酸均勻潑灑并洗刷基面,再用清水沖洗干凈,尤其是溫度縫(一般沖洗兩遍)
洗完干(gan)燥(zao)后要求基面水泥原色,無白色粉化(hua)物(wu)及浮松物(wu)。在酸洗過程中要圈出積水位置并(bing)做標識(shi)標記。
工具/設備:掃把、水管、畫筆
底涂
一、底涂(tu)施工前
1、避免(mian)在烈日下(xia)或基礎溫(wen)度(du)較高情(qing)況下(xia)(>450C)施(shi)工,以(yi)保證底(di)涂(tu)的(de)滲透性(清(qing)晨有(you)霧水,也應避開施(shi)工)。
2、施(shi)工前基礎(chu)若遭雨淋應待干(gan)燥3天(tian)以(yi)上方(fang)可施(shi)工。
3、確定含水(shui)率低于7%才能進行(xing)施工。
工具/設備:混凝土水分測試儀
二、底(di)涂
納米(mi)滲透型底膠D145,用專用噴壺1-2遍噴灑于基面(或用平耙刮),D145的用量要根據水泥混凝土基面的強度決定,干透后另噴涂一層專用封底增強型底膠 D140(可用滾筒涂)
D145應該完(wan)全潤濕水泥地面,無泛(fan)白現(xian)象,禁止(zhi)用(yong)滾筒涂(tu)D145,噴涂(tu)D140后基面必須(xu)形(xing)成光亮膜為(wei)止(zhi)
工具/設備:專用噴壺、平耙、滾筒
三(san)、填縫
底涂固化(hua)后,用彈性層P213灌注于溫度縫內,比基面略低2-3mm,固化后將其高出的部分用手提砂磨機磨平。
工具/設備:手提砂磨機、毛刷
四(si)、積水找(zhao)平修補
積水厚度不超過5mm的用P213加面層專用砂,添加量不超過30%;積水深度超過5mm的地方,應用T210薄涂一道于積水處,再用T210加20~40目砂按1:6(重量比)拌和均勻,平整攤鋪于積水處并壓實;若積水厚度小于2mm直接用彈性層P213修補即可
用直尺或刮板涂刮找平積水處,建議(yi)每層厚(hou)度不超過2mm。
修補時注意修邊(bian)不要(yao)讓(rang)修補后的邊(bian)高出基面,若(ruo)有高出需在固化后打磨平整后才能進行(xing)彈性(xing)層施工(gong)。
工具/設備:直尺、刮板、打磨機
彈性層
一、配料
彈性層P213為雙組份材料,A組:B組=1:4(重量比),若氣溫較低≤10℃,以及相對濕度較低≤60%,需加入催化劑
必(bi)須用攪(jiao)拌機攪(jiao)拌均勻,控制(zhi)攪(jiao)拌后(hou)施工時(shi)間(jian),通(tong)常(chang)在1-2h內;嚴格控制催化劑用量,不宜多加也不宜少加。
工具(ju)/設備:電子稱、攪拌機、配料桶、推車
二、涂刮(gua)
攪拌均勻后加面層專用砂10%,用鏝刀或齒耙涂于基面,彈性層第一、二遍加砂刮,第三遍不加砂刮
每道涂(tu)刮厚(hou)度(du)不能超過2mm,每道涂刮時間間隔以前一道干固為準,直至涂刮至所需厚度。涂刮時注意流平效果。避免在猛烈陽光照射下施工。彈性層每層施工時間間隔不超過一天,遇到下雨,時間間隔長的情況下,需對彈性層進行打磨再進行施工
工具/設備:鏝刀、齒耙
三(san)、積水找(zhao)平修(xiu)補
彈(dan)性層(ceng)干固(gu)后,用積水法測(ce)試表面(mian)平(ping)整度,積水處用P213修補平整
表面(mian)若(ruo)有粒狀雜物或(huo)堆積(ji)處需(xu)用磨機或(huo)其它工具修整平后才能進行面(mian)漆(qi)施工。
工(gong)具/設備:打磨機、砂紙
面(mian)漆
一、配料
面(mian)層P311為雙組份材料A組:B組=1:1(重量比)
嚴格控(kong)制配比,必須(xu)用攪(jiao)(jiao)拌(ban)機攪(jiao)(jiao)拌(ban)均勻,控(kong)制攪(jiao)(jiao)拌(ban)后(hou)施工時間,通常在1-2h內。
工(gong)具/設備:電子稱、攪拌機、配料桶
二、噴涂
用專用噴槍(qiang)分多道噴涂(tu)于加強層面上,需表面粗糙的(de)加入專用砂進行噴涂(tu)便(bian)可
各類(lei)球場面層(ceng)參(can)考做法:
籃球(qiu)場(chang):分三道噴涂,第一、二(er)道加15%專用砂,第三道不加砂,三秒禁區應做三道加砂的,一道不加砂(共四道)
網球場:分三道(dao)噴涂,第一道(dao)加(jia)50%砂,第二道加50%砂,第三道不加砂。
羽毛(mao)球、排球場:不加砂(sha)噴(pen)涂三道。
最(zui)低溫(wen)度低于5℃不適宜施工,施工后保持10小時無水浸泡。應使用同批號面漆以防色差。
工具(ju)/設備:專用噴槍、空壓機、推車
劃線
按標準尺寸量(liang)度定位,標出界(jie)線(xian)位置,用美紋(wen)紙沿界(jie)線(xian)兩邊貼在球(qiu)場上(shang),用專用劃線漆X011涂刷(shua)于美(mei)紋(wen)紙間,待表面干(gan)后撕掉美(mei)紋(wen)紙。
球場線(xian)以白色為(wei)主,如有其它球場線(xian),通常選(xuan)用黃色或藍色。
附:常(chang)見異常(chang)分(fen)析
1.起泡或針孔(kong)現象(xiang)
a)施(shi)工(gong)時氣溫過高(gao):溫度過高(gao)時因地(di)面熱氣急遽上升(sheng)及(ji)材(cai)料反應(ying)過快(kuai)導致(zhi)氣泡(pao)的產生(sheng)。
b)材(cai)(cai)料(liao)有水(shui)份滲入:材(cai)(cai)料(liao)進水(shui)或是地面有水(shui)氣,則硬(ying)化劑會先與(yu)水(shui)反應(ying)產生氣泡。
c)混(hun)合比例不正確:硬化劑(ji)若超過標準比例10%以上,施工后可能會有起泡現象。
d)攪拌(ban)混合不均勻:硬(ying)化(hua)劑含(han)量太(tai)多(duo)的(de)地方會起泡;主劑含(han)量太(tai)多(duo)的(de)地方則硬(ying)化(hua)不完全。
e)底漆(qi)未完全硬化(hua):彈性層可能(neng)因為底漆(qi)中的溶劑尚在(zai)揮發而產生起(qi)泡,此情形(xing)尤以厚積或交迭處最為常見。
2.硬化(hua)不完全(quan)
a)混合比不正確,主劑含量過多。
b)攪拌混合不(bu)均勻,主劑含量過多的地方會有硬化(hua)不(bu)完全的現象。
c)材(cai)料混(hun)合錯誤,主(zhu)劑與硬化劑非同一種(zhong)產品。
d)材(cai)料進水、地面(mian)含水率過(guo)高(gao)或施(shi)工后于硬化前(qian)遭雨淋時,則硬化劑會先與水反(fan)應導致(zhi)無法完全硬化。
e)溶劑純(chun)度(du)不高。
3.表(biao)面不平整
a)基(ji)面未整平。
b)材料涂布時已超過可使用時間,無法自流平。
c)施工(gong)中斷,材料未及(ji)時銜接。
d)材料未(wei)均(jun)勻涂布(bu)。
4.脫層現象:
a)再涂施工與前次施工間隔(ge)過久。
b)施工面灰(hui)塵過多或有(you)水份(fen)未干,導致接(jie)著(zhu)不良而脫皮。
c)施工厚度太(tai)薄,經太(tai)陽照(zhao)射而脫皮(pi)。
5.球(qiu)場材鼓起
a)地面(mian)含(han)水(shui)(shui)率過高,經(jing)陽光(guang)照射水(shui)(shui)氣(qi)上升,將(jiang)球場層鼓起。
b)地面表層脆化,接著不(bu)良。
c)基礎養護(hu)期(qi)太短。